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清华大学 > 导师介绍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导师介绍:孙宏斌

  教学研究论文  
  1.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优化理论课程 强化实践环节——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4期,P20-22
  2.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3期,P90-91
  3.孙宏斌,电力系统研究型专业精品课与数字仿真实验基地建设,第20届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郑州大学,2004年10月23日-25日,大会特邀报告
  4.孙宏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与精品课建设,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华北电力大学,2007年4月21日~23日,大会特邀报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V29,电气工程专辑,2007年,P67-71
  5.孙宏斌,罗力,孙元章,陈永亭,吴文传,王德延,强化实践教学:电力系统动态模拟数字主站系统的建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年8月。
  6.孙元章,孙宏斌,程林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系统动模数字化实验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编,2007年7月.
  7.冯婉玲,孙宏斌,高永丽,国外工商管理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其启示,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01月,ISBN号:978-7-121-10007-9

  研究领域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理论

  学术成果
  一、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从1992年到2003年,历经十余年,研发出了“电网能量管理和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程序源码200余万条,已在我国21个省的63个地区级以上电网应用,取代了进口产品,保障大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大。该系统于2003年12月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评价“该项目历经十余年研究,在理论、方法、实现和应用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系统性和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多项算法和技术属于首创,在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近年来,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研发出了“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已在19家网省级电网调度中心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由5位电力系统专业院士组成的鉴定专家组评价为“在整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的完成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大电网的安全、经济和优质运行意义重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入选200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2完成人)。 2008年起任IEEE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工作组( Cascading Failure Task Force)委员,围绕大规模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认知、预测、抑制和恢复等任务开展研究。
  二、大电网分层分区电压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从1995年开始,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电力系统全局准稳态无功优化闭环控制研究及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力系统电压/无功分级分布式实时优化控制”、国家科技部863专题课题“网省地三级协调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技术”。设计了针对大电网的分层分区电压优化控制系统,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软分区”的分层分区优化控制方法,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提出并实现了网、省、地三级协调的电压控制方法,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多项。所研制的全局电压优化控制系统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国家级电网应用,并在华北和华东两个大区电网应用,还在江苏、河北、江西、山西、内蒙、北京、四川、湖北、贵州等省级电网应用,占已实施省级以上电网的大部分,平均降低网损约5个百分点,创造了重大的节能减排效益,受到了电力工业界的普遍欢迎。该成果获2006年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年“基于软分区的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方法”获首届北京发明专利二等奖。2008年3月,该成果进一步推广到全球最大区域电网——美国PJM电网,与PJM互联电网公司签订了第一期采购合同(Purchase Order),电网范围涉及美国首都华盛顿和东部13个州,占美国用电量约1/6,填补了北美在该技术领域应用的空白,是我国先进电网控制技术输出美国的第一例。本成果被国内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被本领域国际权威、美国工程院院士Anjan Bose教授评价为“far ahead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2005年起任《中国电力大典》之《电力系统工程卷》的“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和电压控制”篇和“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调整和频率控制”篇的主编,2007年起任国际大电网组织CIGRE C2.13工作组(Voltage/Var Support in System Operations)委员,重点研究正常和紧急情况下的电压控制、建模和无功功率管理新技术。
  三、信息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基础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的资助下,将信息理论引入电力系统,提出了基于信息损失最小(MIL)的最优决策理论,将之应用到电网在线故障诊断、实时状态估计、负荷预测、智能调度等方向,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将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信息损失最小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同时提出了解空间概率分布的快速近似算法,并在理论上证明了该近似算法可满足任意给定的计算精度,最终给出了依概率降序排列的故障组合,同时给出了保护和开关拒误动的辨识结果。提出了具有严格数学基础的MIL状态估计的数学建模方法,提出了将电力系统模拟量(遥测)和数字量(遥信)统一估计的通用模型,避免了WLS状态估计成立的两个主要数学前提,在理论上证明了传统WLS和WLAV状态估计都是MIL状态估计的特例,将MIL状态估计原理应用到网络拓扑错误的检测与辨识中,得到了错误率小的拓扑检错效果。发明了MIL综合负荷预测方法,提高了负荷预测精度。发明了几种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方法,自动发现大规模电网中的安全特征信息,提出并研究电网运行精细规则,挖掘输电走廊的输电潜力。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多项,与博士生合作完成的论文获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四、配电管理系统的基础研究
  提出了两种配电状态估计算法,发表了国内首批配电状态估计论文。其中,所提出的配电匹配潮流技术解决了配电系统实时量测与负荷伪量测混合使用时,难以确定伪量测权重的困难,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匹配潮流即是给定分配因子情况下的最优估计。此项技术适合当前国内外配电网的实际应用。 此外,还研究了辐射配电潮流前推回推法的收敛机理,论证了该算法具有与牛顿法相似的快速收敛性。
  五、输配全局电力系统的一体化分析的基础研究
  提出了输配全局电力系统一体化分析的新概念和方法,建立了其理论基础:即映射分裂理论和主从分裂理论,研究了其中的全局潮流计算和全局状态估计两个重要子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模型和算法,弥补了发输电和配电割裂的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科研获奖情况
  1. 1995年《东北电网实时静态安全分析和最优潮流》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2. 1997年《基于RISC工作站的功能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及支撑系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3. 2000年《玉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4. 2001年《TH2100能量管理/调度员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EMS/DTS)》获清华大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益显著奖
  5. 2002年《贵阳市北电网EMS系统》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03年《北京奥运供电安全智能防御系统》获第四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
  7. 2004年《基于信息理论的电力系统在线故障诊断》获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8. 2004年《电网能量管理与仿真培训一体化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9. 2004年获“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10.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1. 2005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12. 2006年《江苏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2006年《基于软分区的网省级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
  14.2007年《基于EMS/DTS的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系统》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5. 2007年《基于EMS/DTS的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系统》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
  16. 2007年《广东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研究》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
  17. 2007年《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18. 2008年《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 2008年《电力系统中基于软分区的电压控制方法》获首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二等奖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帮最新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更多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